Home >  > Google图书顺应民意-利益与用户双管齐下

Google图书顺应民意-利益与用户双管齐下

2

  秉承着“不作恶”的理念,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当然现在不仅仅是搜索巨头),仅仅用了十年时间,便由当初的无名小卒发展成现如今的互联网大鳄。不像其他互联网公司那样跌跌撞撞蹒跚前行,在构筑帝国神话的整个过程中,Google虽然也曾遭遇不少困境,但它一直顺风顺水,稳中求进。

  最近一段时间,在Google图书扫描这件事儿上,谷歌又与中国作家们较上了劲。客观地讲,这是一件界定不清的事情。作家们说Google侵权,再加上文字著作权协会维权的势头有增无减,Google自然不能直接反驳;出于为数字图书馆推出的长远谋划考虑,Google也要先坐下来与那些持反对观点的人谈判。但Google将图书扫描上网的计划已经是早晚的事,这个我们从网友一边倒地支持Google就能看出。依我个人观点,Google是多少有些理亏的,但从长远看,图书数字化、信息化,创建世界性的数字图书馆是大势所趋,这是Google最初推出此计划时的初衷—把世界失落的文献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也是网友们一边倒的原因。

  其实,在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中,Google和站在Google一边的人都忽略(或者故意回避)了一个问题:图书数字化的可盈利性。

  Google是一家商业化运作的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从这一点看,Google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钱来的,而且大多数情况是—一旦与钱沾了边,什么战略,什么计划,基本上都不会赢得好口碑。但这一点貌似不适用于Google。每当Google发布一款新产品,推出一个新计划,几乎都能在瞬间得到无数人的支持,而非讽刺挖苦,冷嘲热讽,比如Google Wave邀请码能拍到上千美元。这种高规格待遇,放到其他公司(如百度、Microsoft,甚至腾讯、网易)身上,是绝对不会享受得到的。

  但是Google却可以,在我看来,这里面有个“顺应民意”的事情,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Google“不作恶”。对于任何一家商业化公司(貌似没有一家公司不是商业化的^_^),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不得不做出取舍的抉择:是要用户,还是要利益。为什么难以取舍?说白了,因为用户权益与公司利益似乎总是冲突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就在这一点上,不知有多少公司企业折戟沉沙,下场好一点的还能重新活起来,运气差的直接关门了事;可就在处理利益与用户这层复杂关系上,Google却可以。为什么可以?一句话,因为Google总是将自身利益与用户体验放在一起考虑。只有找到了“利民利己”的产品设计思路,Google才会有新动作,而且几乎所有的新产品都能有所斩获。

下面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Google Analytics

  Google在05年收购了互联网分析服务供应商Urchin后,于同年11月基于它的技术,推出了Google Analytics统计服务。要知道,在没被收购之前,此服务是标价199美元的收费服务,被Google收归旗下后,在增强一系列功能的同时,还免费推向了用户。现在Google Analytics几乎成了业界功能最完善/强大(可惜不符合中文站长操作习惯)的流量统计服务,还无缝整合到Google AdWords/AdSense广告联盟系统中。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Analytics统计时,Google不仅轻易获得了大量的免费数据,通过与Google广告系统关联,还有助于增强广告主(AdWords)的投入/营收水平,同时帮助Webmasters从AdSense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最后的结果当然是Google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Google工具栏

  Google工具栏的安装量已经有一定规模。就我个人而言,我经常使用的工具栏中的功能有:Google字词翻译器、Google PageRank、Gmail提醒和一些日历小工具。很显然,工具栏的存在是方便了一些用户的。

  但站在Google 角度,工具栏在帮助其获取免费数据(这个数量要比Analytics多得多)的同时,更主要的还是能分析用户浏览行为,广告效果,以及网页排名等等。很可能,Google还利用工具栏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用于排名算法的优化。

  Gmail邮箱

  用搜狗输入法创始人马占凯的话说:在Gmail之前,大家以为E-mail就是这样了;在搜狗输入法之前,大家以为输入法就是这样了。这句话,足以显示Gmail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和在E-mail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创新。

  在邮箱服务市场中,Yahoo邮箱无疑是占绝对优势的领头羊。现在,Gmail异军突起,成了最有前景的一款邮箱服务。现在,Gmail的普及为Google的一站式服务策略提供了可能,不仅成为了云服务的入口,还增加了与家族产品系中其他服务的粘性。在这里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Google(中文)输入法,它通过简单的技术设计,便将用户的输入习惯与Gmail账号关联,无论用户走到哪里,只要有Gmail账户,就可以实现数据同步。

  类似的例子还不胜枚举,比如速度上制胜的Chrome浏览器,比如个性化很强的iGoogle主页,再比如搜索百宝箱等等等等。Google的做法,绝对不是国内有些公司打着崇高理想,善于炒作概念的产品营销模式—这种概念炒作大于实质价值的产品,一旦谎言被戳穿,效果必然适得其反。Google的产品,是基于用户体验设计的,收到推崇,也是自然的事。

  说到底,Google之所以能做到“不作恶”,完全是“顺应民意”之举。兼顾用户与自身利益,这是Google其商业帝国的必胜法宝。

相关推荐

Comment (2)
Trackback (0)
  1. 双色球 unknowunknow 沙发 2009/10/31 13:52

    类似的例子还不胜枚举
    [reply=BestChao,2009-11-03 02:48 PM]呵呵…是啊[/reply]

  2. 股票iiq unknowunknow 板凳 2009/10/31 14:06

    我经常使用的工具栏中的功能有:Google字词翻译器、Google PageRank、Gmail提醒和一些日历小工具

  • 还没有Trackback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