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瞄准中国人口袋占据人情消费市场

瞄准中国人口袋占据人情消费市场

0

人情消费,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的费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感情和促进交往的功能。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同事……以礼尚往来为主的人情消费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家庭人情支出方面占总收入比的22.1%。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社交网络在人际交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基于社交网络的人情消费市场显然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Facebook近期上线的社交礼品服务Facebook gifts服务显然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 该服务帮助Facebook用户互赠送实体礼物。

除了Facebook以外,目前国外有Wrapp、given.to、Giftly、Karma等相类似的服务提供商,其中Wrapp的主要投资人为Skype的创立者瑞典人Niklas Zennström,而 Karma则在早前5月被Facebook以8000万美元收购。国内这一方面的先行者则有我们之前曾经报道过的好愿网。

为人情消费引入“社交网络熟人关系”众筹模式

由一个人购买一份礼物转变为一群人购买一份礼物。 ,具体来说就是你可以设定一个多人合送礼的方案,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给好友,让好友根据经济能力、交情深浅为它注入资金。当这些好友凑资足够时,就可以自动下单,买下这件礼物配送到指定地址。显然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明显降低每个人在人情消费的支出,也许每个人花费200-300元,就能买到实下流行的电子产品。

而传统模式下,200-300几乎无法采购到合适的礼物。例如好愿网就直接提供了国内主流电商产品的推荐,让用户可以直接将电商的产品作为礼物进行愿望的发起,而given.to在这方面则选择了与Amazon进行合作。笔者就很看好这种多人参与赠礼的互动形式,朋友间赠礼的互利行为将使用户乐于使用这样的服务

将隐性的个人需求显性化

基于社交网络可以毫无顾忌的告诉大家想要什么。送礼本来是一件朋友之间互表情谊的好事,但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因为送错礼物而把这件美事变成一种尴尬,甚至成为一种困扰。送礼的怕送了别人不喜欢的礼物,收礼的怕收到一堆废物。而这样的服务可以让你不再难以开口,你可以像在微博上传一张自拍照一般发起一个自己的礼物需求,大大方方的告知朋友自己的真实需要。似乎这样的服务更为适合不善用言语直接表达的含蓄国人,也特别适合笔者这样不谙世事的技术宅男。

社交数据的分析让你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想要什么

部分服务平台会从社交好友的信息流、个人档案、添加的“喜欢”按钮中分析出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最后,把提取出的喜好关键词与合作商户的商品匹配,从而得出礼物推荐的建议。而Karma则能够根据用户Facebook中的好友信息、新鲜事、生日提醒、关键字等进行筛选,通过语义分析等方式将那些需要你送礼物的信息推荐给你。

让更多的人知道

人情消费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切中部分用户的基本心理需求,给予或者馈赠的人情消费行为想让身边的人知道。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商户所乐于见到的。

多样化的人情消费应用

除了送礼以外,我们更在部分网站中看到了很多衍生的应用:包括社交活动的资金收取,购买商品前在在熟人见的赞助索求,甚至是为自己设定一个消费目标,自己不断的存入资金。

庞大的潜在消费数据

每一次的人情消费都是一笔宝贵的潜在消费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服务商可以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礼物?谁是他们在社交网络中的朋友?他们正在通过哪些社交通路传播讯息,这些数据,可以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中帮助电商创造新的市场营销机会。

人情消费市场的确是一个散发香味的蛋糕,基于社交网络的人情消费服务正好就处于社交和电商两块重合的位置。Facebook有从这个入口切进电子商务的趋势,而电商平台也可以利用好友间送礼来强化用户忠诚。根据Facebook透露的数据,现在已经有超过100家合作伙伴进驻Facebook的这个礼物交易平台,星巴克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合作伙伴。

亲,轮到你或者你朋友的好日子也去这样的网站登记一把吧,假如你微薄上一万个粉丝,大家一人出个几块钱,没准把你俩给整到天涯海角三亚三沙。或者呢,你家客厅的灯泡,大家友情赞助一下。让这些友情的小小微光,凑到一起,温暖你的生活。这场景,不由都让我差点要去抒情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